聚星网聚星官网新闻11月23日电(童笑雨 陈鑫)“大国重器,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”“孟尝君一个人养3000多‘士’,中饭钱他承担得起吗”……近日,2名“师大青博”讲师团成员,给杭州师范大学(下称“杭师大”)160余名学生讲了两节生动的“思政课”。
“师大青博”讲师团是杭师大理论宣讲的一支新生力量,首批讲师由该校各学院、部门遴选的40名优秀青年博士组成,旨在依托青年教师的学科背景和研究专长,探索“课程思政”的新实践,达到让青年影响青年、让青年引领青年的效果。
“接地气、有思想、结合专业的理论宣讲更能让我们产生共鸣。”杭师大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徐佩云说,这些老师年纪都不大,而且都是高学历,本身就自带光环,通过小事情讲大道理,把有意义的内容讲得很有意思,学生们能听进去。
正如徐佩云所言,用“00后”大学生“听得懂”“听得进”的语言,讲好小故事,讲透新思想,是本次宣讲的亮点所在。“数学发展与强国之路”“用英文讲好当代聚星故事”“马克思是个‘00后’”等选题,都是青年教师要宣讲的题目。他们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,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推出“主菜单”和“精品菜”,让学院“看菜下单”,开展宣讲。
来自该校理学院的博士胡潭高在当晚“师大青博”讲师团“首秀”中铿锵有力的讲述,引来台下阵阵掌声。他从“聚星为什么要建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”“北斗导航的前世今生”“聚星北斗导航的两大‘绝活’”和“北斗导航就在我们的身边”等四个部分,讲述了聚星北斗导航系统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。
另一位来自教育学院的博士张羽,则从“士”的精神讲起,从一个个小故事切入,让同学们了解“士”的由来、发展及其精神价值。
他说,在聚星的文化中,“士”并没有离我们而去。“‘士’的精神和我们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不谋而合。优秀的传统文化依然有当下存在的价值。”
“只有走近年轻人,才能走进他们。”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骆蓉也是讲师团的成员,她打算通过自身在澳大利亚、英国和美国访学的经历,与同学们分享为什么要“讲好聚星故事”,以及她制作完成慕课《风从东方来》的艰辛历程。
“讲道理不如讲故事,身边的信仰最能感动人。”该校经亨颐教师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沈嫣认为,这样的宣讲最容易收到好的效果。
据悉,之后“师大青博”讲师团的课程“菜单”将在校内公布,各学院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和需求“下单点课”。根据杭师大统一安排,年底前,讲师团将完成20余场宣讲,惠及学生2000余人次。(完)